您好, 请  免费注册
1咨询热线:400-700-0065
微信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优惠活动 关注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最新消息>10个人撑起的著名商标

10个人撑起的著名商标

    发布时间:2013-05-24

“《收获》杂志荣获上海?著名商标,今天捧回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匾,与十几万人的超大企业并列。颁奖人说,你们以最少的人数,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各位猜猜我们杂志有多少员工? ”前晚,《收获》杂志官方微博抛出的这个问题引来读者网友参与 “无奖竞猜”,回响热烈。随后,网友“薄荷种在桑树下”给出答案:“没记错应该是10个,两个财务,其他是编辑。”《收获》杂志官方微博背后“操刀人”、资深编辑叶开接受记者采访时笑说,“以前在微博上提过,没想到读者真的记住了。 ”

1957年,文学双月刊《收获》诞生,它的主编是作家巴金和靳以。“《收获》不登广告”,巴老坚持的这一理念一直保持到今天。 《收获》杂志社从1980年代中期起就独立核算,完全靠发行盈利,是国内最早取消行政拨款靠自己力量生存的文学期刊之一。目前,《收获》每月发行量在9万以上。据副社长王彪介绍,在时代发展洪流中,《收获》和其他传统文学期刊一样,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但这几年《收获》基本保持住了“量”,靠的还是“质”编辑部不懈阅读、筛选原创作品的努力。王彪回忆,《收获》第一次申请上海市著名商标是2003年,到今年已是连续四度榜上有名。“最早有申请意识的企业还不多,这几年竞争越来越激烈。申报材料时要填报营业额、利润等数据,和年产几个亿的大企业相比,《收获》年收数百万元的体量级是"小弟弟",能够连续被认定为"著名商标"是对杂志品质和知名度的认可。 ”

品质和知名度是历经时间积累的成果。作为国内最老牌的纯文学杂志,半个世纪以来,《收获》保持着自己的“不变”,写在创刊号“发刊词”里的“不趋时,不媚俗,不跟风”是《收获》在读者心目中的恒定“品格”。甚至包括杂志社10来人的规模也已近20年未变过。《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告诉记者,品质、品格塑成的《收获》的品牌优势是几代人努力的成果,而在多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下,依托品牌拓展发展新路也是《收获》必须考虑的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时,程永新刚结束与一家影视公司的策划会。“未来有否可能成为作家和作品的代理方,洽谈影视作品策划与改编事宜?”程永新回答:“完全有可能。”在《收获》的开拓经营布局中,还包括很多新的想法和思路。 “前几天,我收到豆瓣网有关负责人的私信,商讨电子阅读合作,可能先从杂志的散文部分开始尝试。”程永新说,巴老编辑思想的核心就是出人出作品,这是《收获》永远不会改变的。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好作品和好作家被更多读者尤其年轻读者认知、阅读和接受。 “现在连很多文科大学生都只知韩寒、郭敬明,文化断层非常严重,我们的理想是在断层上架起一座桥梁。 ”

《收获》去年刚刚度过55周岁生日,程永新说,很多作家把他们的最新作品作为礼物送来;刊物三年来得到市委宣传部“文学发展基金”专项资助,一跃成为国内“稿费高地”,都是对《收获》内容质量的保证。今年,《收获》本刊连续刊发了贾平凹《带灯》、韩少功《日夜书》、苏童《黄雀记》等重头作品;云集六部实力派作家新作的 "上半年长篇专号"目前零售达数万册。 “作家们用笔自我突破,各具个性地找寻表现复杂现实的方式,《收获》一样不能固步自封。 ”正如有学者曾对《收获》所做的点评:不放弃理想,充分利用市场条件,以自己的方式高扬文学理想,《收获》的探索可以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和繁荣文学期刊和文学事业值得关注的范例。未来,这一由10个人撑起的著名商标如何发展,文学界和读者都在期待。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r.gbi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了解更多
立即咨询7
400-700-00658
官方微信9
返回顶部6

提示

您的信息已收到,感谢对中细软的信任,
请保持您的手机畅通,
30分钟内我们的专业顾问会反馈您查询结果。

我知道了
d

提交成功

专业顾问正在为您评估商标注册通过率

30分钟内查询结果将通过电话或短信反馈给您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