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网记者报道,据了解,在胶西镇,马铃薯出口的形式之一是没有成立公司,但为公司做分装。青岛春满园马铃薯合作社就是这种类型。宋戈庄村支部书记、合作社社长宋同武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不成立公司,是感觉成立公司后账务、管理、人力资源等一系列的工作比较麻烦,而目前这样做要省心省事些;况且他比成立公司少赚的一块利润,只不过是农副产品、保鲜菜5%出口退税的部分。
另一种形式就是成立公司,青岛佳园利尔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王福海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主要把马铃薯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迪拜、泰国、印尼、科威特等国家,去年销量达1万多吨。公司没有为马铃薯注册商标,因为国外不认可,他所做的就是把马铃薯分拣后,装入国外要求的包装箱,再运往海关出口。
还有一种形式,是公司注册了马铃薯的商标,但在出口时并不使用自有品牌,而是把自有品牌作为开拓国内市场的法宝。据胶西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王玉鹏介绍,目前,为马铃薯申请了商标的企业只有2家,但出口时大多不用自有商标;自有商标往往是在国内做礼盒销售时使用,这样附加值要大些。
据介绍,也有企业打算在胶西镇加工生产土豆泥,运往日本,但仍脱不了“贴牌”的命运。
从长远来看,农副产品贴牌出口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但是以自有品牌打天下时国际认证费用、宣传费用确实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加之农副产品价格行情周期性波动,使得企业追求短期效益,以迅速回笼资金为目的;此外,相关政策、信息披露的相对滞后,也影响了企业国际化进程,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还需从相关制度上加以改善。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